《周易》的“太極儀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及其繼續演變的理論,存在于一切事物的變化過程和相互聯系之中,涵蓋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基本原理。于是,中醫學家用《周易》奠定了醫藥治病的基礎,經濟學家用它研究企業管理,哲學家用它認識社會、指導人生……《周易》思想被人們學習、領會、感知,并被成功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同樣,《周易》思想也對我們旅游有很大的啟示:在統一中找變化,又在變化中求統一。既有統一主題,又有變化萬千的內容、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活動中突現主題。我們要充分運用《周易》思想來指導我們的旅游規劃。
易的思想告訴我們:變易指萬物都在變,旅游市場也是時刻在變,我們要用動態思維方式去思考旅游的發展。不易是惟變不變,游客祈福納祥的心理、對景點物美價廉的要求是永恒不變的。簡易是說復雜問題可以深入淺出,用簡單辦法來處理,我們有時候在進行旅游規劃時也要學會化繁于簡,做出不一樣的規劃。簡易是市場的需求,要把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的旅游形象用最簡單的幾個字來概括,這就是簡易。例如:我們在為登封市做旅游產業規劃時,總體構想概括起來是:123,即:一個重點(以少林寺為重點)、兩層空間(北山南水),三種文化(佛文化、道文化、儒文化),這樣便簡潔全面概括出了登封市的旅游資源,讓人一目了然。
陰陽平衡理論告訴我們,在旅游規劃時我們要學會平衡。“一陰一陽謂之道”,這是“道”的另一種解釋。旅游中項目設立,永遠都是在對立統一中設立,讓游客有一松一馳的樂趣,二者的高度統一是旅游中的最高境界。統一就是主題的統一,對立是動與靜的結合,傳統與時尚的結合,外來文化與地域文化的結合等等。此外,陰陽平衡理論還告訴我們要有競合精神,因為在當今市場,旅游企業需要在競爭與合作中共存,共謀發展。要懂得有無相生、虛實結合,因為旅游景點是可以無中生有,有中生無,虛虛實實的,假作真時真亦假,很多人工景點都大受歡迎便是明證。
天人合一觀念告訴我們:人即自然,自然即人,中國人向往天人合一,對生命抱有一種復歸自然的超然態度,能夠在現世中獲得生存的樂趣。我們在旅游規劃時就要充分考慮人和自然的和諧,讓游客在景區充分融入到自然之中,感受自然之美。例如,湖南大熊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其中有人文景觀、鄉土風情、優美傳說、怪石奇峰、名花古木、珍禽異獸,是湘中一塊待開發的旅游勝地。我們在大熊山的旅游開發過程中,將自然資源、人文資源、民風民俗等進行整合,融會貫通,以特色塑造品牌,以“唯我獨有”彰顯品位,形成了“一個亮點(湘中明珠——大熊山)、兩條主線(一是以大溪游道為主的休閑養生線;二是以蚩尤文化、苗瑤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娛樂線)、三種文化(蚩尤文化+苗瑤文化+休閑養生文化)”的格局,讓每一個單體內容均體現生態元素,讓文化貫穿于景點之中,從而體現一個高文化內涵的生態景區,使之成為高起點、高品位、高質素的湖南省著名旅游景區。
類比推理思維告訴我們,我們要在旅游規劃時懂得類比推理、舉一反三,從而使整個規劃設計更加完善,設計出的景點能讓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流連忘返。比如,對于“道”是有很多種解釋,有“路”、“方向”、“道理”等十幾種解釋。但我們根據“道”的字形,可以解釋為“首”代表著人用腦,走之底“辶”代表著走路,可以推理為:一個人在走路,走到了十字路口,那么這個人就要用腦來思考到底走哪一條路。據此,我們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景點:在一個十字路口立一石碑,上書“道”字,并注明道的解釋,告訴游客人在十字路口要用腦選擇,不能錯選。這樣的景點別出心裁,一定能讓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