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業項目的“五感”體驗式設計,是指從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五種感官體驗層面,對休閑農業項目進行規劃設計的一種新的理念。
視覺
視覺設計主要體現在休閑旅游服務設施和景觀環境兩方面。服務設施及景觀環境的精心設計給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時能增強游客的愉悅感。
1. 服務設施設計
服務設施除了要滿足游客住宿、餐飲、服務這些基本的功能需求外,還承擔著體現休閑農業項目風貌特色的任務。建筑風格、形式、材料和色彩的運用要以恰當的尺度和比例,合理布局。集中的、創造性地展現地域特點和文化特色。例如:在休閑農業項目中,項目組在原址基礎上最大限度地保留建筑原始風貌,并強化當地建筑特點對休閑農業項目內的建筑做復原設計等。
2. 景觀環境設計
景觀空間的布置和景觀元素的設計需要根據不同的基地類型來開展,普遍適用的原則如下:
因勢利導,避免過度設計。對資源型休閑農業項目而言,其本身高品質的自然風光就是吸引力,設計應是“綠葉”,突出休閑農業資源的天然性和原真性,避免過度設計。尊重人性規律,創造舒適體驗。在休閑游樂中,導致游客疲憊的主要因素是:步行距離、景觀吸引力和氣候條件等。設計應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適當地設計停駐點,如景觀亭、觀景臺、坐凳等,盡量減少游客的疲憊程度使游客勞逸結合。
3. 視覺走廊設計
休閑農業項目游覽路線時,應充分考慮游覽過程中視域的變化帶給游客的心理感受,對視覺走廊或貫通或遮掩,游客在游覽中,既能體會到開闊的場景,又能感受到幽深的意境。
聽覺
造景中可借用多種植物或場景,以風、雨、水、鐘、蟲等元素結合場景來構建極具詩意的聲境。瑟瑟風聲、鳥唱蟲鳴、雨打芭蕉、梵音頌唱、松海濤聲殘荷夜雨……聲音給休閑農業項目增添了無限意境。對這些聲音進行梳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以風聲取境、以雨聲取境、以水聲取境、以梵音、鐘聲取境、以蟲鳥聲取境等。在聽覺設計上可以分為:正設計、負設計和零設計三種。
1. 正設計
即“無中生有”之意比如在規劃營地時,策劃篝火晚會、音樂節、特色劇場等可以帶來聽覺體驗的活動。另外我們也可以通過背景音樂和表演性聲音的植入,給游客帶來更多深刻的體驗,例如在寺廟中播放梵音、在流水邊播放潺潺水聲等等。
2. 負設計
實際為“減噪設計”在一些整合規劃項目中,游客服務中心和停車場周邊以當地特色音樂掩蓋游客喧嘩的嘈雜聲;在度假酒店附近種植具有減噪功效的樹木以隔離道路上車輛來往的聲音。
3. 零設計
可理解為“不作為設計”零設計其實是對聲音品質要求很高的設計方式。這類設計并不針對受體本身——“聲音”進行設計,而是營造一個完整的、高品質的傾聽環境聲音的場所。
觸覺
觸覺是人類最敏感、最直接、最真實的感覺方式。觸覺設計會給休閑農業項目增添一些趣味性。我們強調,休閑農業項目應該讓游客多觸摸,而不是到處掛著“請勿觸摸”。觸覺感知能使游客更真實地感受休閑農業項目空間,豐富游客對休閑農業項目的感受。
嗅覺
休閑農業項目中嗅覺最主要的來源就是植物,植物散發的味道不僅令人心情愉悅,還有一定的醫藥功效。此外,自然中泥土的芳香、寺廟焚香的味道、海風中濃濃的海鹽味等都會給游客的游覽體驗增添一份色彩。
味覺
美食文化在休閑農業中起到極重要作用。而味覺的感知和嗅覺密切相關,成都巷子中的火鍋味,湖南街頭臭豆腐的獨特味道,都成為當地文化的一種體現。通過味覺加深對休閑農業項目的記憶,并能回想起具體的場景。在營造休閑農業項目氛圍時,挖掘當地的特色美食,將其復制到休閑農業項目之中,打造“舌尖上的休閑農業”,使游客流連忘返。
結語
休閑農業項目地相比其他旅游景區,勝在其豐富多樣的體驗。在這個體驗經濟的時代,無論是自然風光的塑造,還是文化活動的設計,都應圍繞游客的體驗展開。目前,國內休閑農業項目的體驗設計還主要以視覺設計為主,其他并未有大的發展,因而五感體驗并未形成完整體系,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從各個方面出發,提升游客的體驗品質,促進五感體驗體系的形成,促使項目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做休閑農業項目中的領銜者。
文章來源:山合水易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